在食用油加工行业,葵花籽油以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中小型食用油加工厂在葵花籽油压榨过程中,常常面临出油率低、残渣含油高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深入了解葵花籽油压榨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关键参数对成品油品质的影响。
物理压榨是葵花籽油生产的常见方式,其中压力、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出油效率和油脂品质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在物理压榨过程中,压力控制在10 - 15 MPa时,出油效率相对较高。当压力过低,油脂难以充分挤出;压力过高,则可能导致油渣混入油中,影响油脂品质。温度方面,控制在60 - 80℃较为适宜,这个温度范围既能保证油脂的流动性,又能最大程度保留葵花籽油中的天然营养成分。水分含量也至关重要,原料水分控制在7% - 9%,有助于提高出油率。
目前,葵花籽油的压榨方式主要有冷榨、热压和溶剂法。冷榨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能最大程度保留葵花籽油中的营养成分,维生素E的保留率可达9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较高。但冷榨的出油率相对较低,一般在30% - 35%。热压则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出油率可提高到38% - 42%,但高温可能会破坏部分营养成分,维生素E的保留率会降至70% - 80%。溶剂法的出油率最高,可达45% - 50%,但可能会有溶剂残留问题,影响油脂的安全性。
| 压榨方式 | 出油率 | 营养保留情况 |
|---|---|---|
| 冷榨 | 30% - 35% | 维生素E保留率90%以上 |
| 热压 | 38% - 42% | 维生素E保留率70% - 80% |
| 溶剂法 | 45% - 50% | 可能有溶剂残留 |
针对生产过程中出油率低、残渣含油高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实操优化方案。在物料预处理方面,对葵花籽进行筛选和清理,去除杂质和坏籽,可提高出油率。同时,对葵花籽进行适度的破碎和轧胚,能增加物料的表面积,有利于油脂的挤出。在压榨过程中,合理调整压力和温度,采用分段压榨的方式,先轻压后重压,有助于提高出油效率。此外,对压榨后的残渣进行二次压榨或浸出处理,可进一步降低残渣含油率。
某中小型食用油加工厂,原来采用传统的压榨工艺,出油率仅为32%,残渣含油率高达12%。通过引入新的压榨技术,调整压力、温度和物料预处理方式,出油率提高到了38%,残渣含油率降低至6%。同时,由于采用了更科学的压榨工艺,葵花籽油中的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得到了更好的保留,产品品质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也大大增强。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定期对压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根据不同的原料品质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压榨工艺参数。例如,对于追求高品质营养油的市场,可采用冷榨工艺;对于追求高出油率的市场,则可适当采用热压工艺。
如果您正在为葵花籽油压榨过程中的出油率低、残渣含油高问题而烦恼,不妨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更多实用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让您的生产流程更加高效环保,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立即获取葵花籽油压榨优化方案